大學接近尾聲,畢業前只剩下四個考試。想記錄一下對於大學裡考試的想法。
第一步先來將考試分類:記憶、理解、表達。運氣就不討論了。
在台灣的國高中填鴨教育裡面,大部分人對記憶、理解型的考試都不陌生。
學測單選四選一,數學物理或者都標準答案,寫錯就寫錯沒有例外。
我想討論一下表達類型的考試,
我在大學生涯大概就修過三堂課是這種類型,
這種考試大多數考題非常開放、評分主觀。
例如:請解釋半導體如何運作、請解釋網路如何完成封包傳遞。
我認為這類問題非常有深度,根據回答就能夠透澈了解學生是否理解這個主題,
必且能有自己的觀點。
這也是找工作時面試官喜歡的問題類型。
我百分之百同意這種訓練有助於表達自己,同時展現專業能力。
但是,如果在公平原則上,主觀評斷答案這樣是否對每個學生公平呢。
要如何區分一個學生是了解了60%的觀念而不是80、90% 呢?
用短短的一小時的時間寫下的答案評斷學生學習的價值正確嗎?
我想在台灣,大家喜歡平等,所以考試方法很制式,
努力及毅力成為成績的分水嶺。
在這種情況下,有天分的人優勢不大,因為技巧以及努力也重要。
到美國以後,面對記憶、理解力的考試,只要有時間準備拿高分不是問題。
但是遇到表達類型的考試,
第一,需要寫到別人看得懂,
第二,需要符合出卷者的主觀標準答案。
把這些結果當作決定學生的學習程度有意義嗎?那些文字表達不出的理解呢?
學生會不會只能被動接受出卷者的單一主觀答案呢?
在這裡我沒有要推廣哪一種,
由於期中期末對於學期成績影響很大。
我認為考試必須某種程度上反映出學生的用功程度,
也就是學期成績應該是學習態度的呈現,而不是智力能力測驗。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ubuntu on x1c carbon 6 th
此篇網誌將會記錄 x1c 使用心得以及問題 @ 12/2018 拿到windows 10 pre-installed x1c 6th 壓縮容量 改bios開機設定 安裝 ubuntu 18 from usb @ issue 1. 電量問題 co...
-
雖然我在一年之前就確定直升碩班, 大學畢業對我來說只是一個過程。 但是想整理一下自己對大學成績的感想。 大學期間在我一直覺得修課拿 A 是學生的本分, 先把成績顧好,再想其他事。 但是畢業前我想了一下, 工數以及化學這些課程...
-
這篇會簡單提到 C/C++ 裡面的struct padding. 前幾天面試有遇到相關問題, 沒有研究過 compiler 當場回答不出來 之後在網路上查了相關資料並且用clion測試後整理出結論: structure 是 C/C++ 用來把不同data type 打...
-
過了一學期, 記錄一下在美國MS跟BS就讀的差別 美國碩士有non thesis 學程 修完課就可以畢業 這是我以ECE, Computer System Software. CS 的角度去看 先從碩士課程開始好了 我覺得主要分四類 一種是通識類型的...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